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水泥错峰生产需求回暖 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长提高
发布时间:2017-04-0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只从最新的业绩观察,很难让人相信水泥是一个严重过剩、被政策列入严控新增产能的行业。

  海螺水泥近日披露2016年财报,营收559.32亿元,同比增长9.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30亿元,同比增长13.48%。

  营业规模更小的企业反弹幅度更加惊人,华新水泥净利同比增长了340%至4.5亿,冀东水泥和塔牌集团等一批水泥上市公司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

  去年年底由政策引导的水泥企业错峰生产短暂地压制了产能。

  2016年10月份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出错峰生产通知,覆盖了北京、河北等15个北方和西北的省份,一些省份的水泥企业停产超过100天。

  政府“有形之手”显示了它的影响力。水泥行业有近3500家企业,价格战此起彼伏,在拼规模抢市场的竞争中,产能一并增长,削弱了盈利能力。

  “一刀切”的错峰政策令北方企业停下了产能竞赛,在水泥价格回升的时候清掉了库存。

  得益于四季度的价格反弹,中国水泥行业2016年整体实现收入8764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518亿元,同比大增五成。

  河南等北方水泥企业的停产期直至今年3月份,水泥行业的良好势头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年春天。

  与此同时,需求端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2017年的前两个月份,关涉水泥产业的两大主要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都有所提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8315亿元,增长27.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9.9个百分点。中国十三五规划的165个重大项目正在落地。以使用水泥较多的道路运输业和水利管理业为例,二者的投资增长分别达到了21.6%和19.1%。

  基础设施投资占近1/3的水泥需求,另外1/3则来自于地产领域的开发投资拉动。

  水泥企业不应过早为需求的回暖而庆祝。

  中国GDP占全球比例15%左右,而24亿吨的水泥产量占全球水泥产能半壁江山。

  中国水泥行业过去一段时间实现的是“去产量”而非“去产能”。需求的回暖很难平抑数亿吨的过剩供给,行业盈利的反弹会刺激潜藏的产能死灰复燃。一个证据是,经过了2015年小幅滑坡,2016年水泥产能已经同比增长2.5%。

  水泥行业之春,会延续吗?

  很可惜,这并不取决于水泥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而是在于阶段性的错峰生产政策能否在2017年重演,以及长期去产能政策能否真正落地。